(一)概述

本文主要讨论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定义,外科感染的认识及原则上的危险因素,伤口感染的预防中的抗生素应用,监测过程对减少外科伤口感染的益处及特点。

1.定义(Definitions) 为了合理地讨论伤口感染,有些名词需要明确一下,虽然伤口流出白色脓液为明显的感染,而这些伤口已闭合,并一其愈合,从外表上看无明显感染,伤口的间接分类可以考虑为“潜在”或者“可能性感染”。清洁伤口的感染比率本来就很低,这些未明确的范围(种类)可以包括伤口的明显部位并无明显感染或非感染,致感染比率研究时数据不准。外科伤口感染的作用因素,包括原院内流行病学,感染的控制,中心疾病的控制。外科伤口一词以外科手术部位包括术后感染替代,即空腔器官、皮肤、软组织、如腹膜及骨骼。

2.表浅切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(Superficial incisional surgicalsite infection)

(1)表面切口的脓性引流物。

(2)伤口内流出物或软组织的培养并获得分离出来的微生物。

(3)伤口感染的症状或体征(疼痛、压痛、局部肿胀、发红或发热),表面切口开放,伤口内物培养阴性除外。

(4)表浅切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。

3.深部切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(Deep incisional surgical siteinfection)

(1)来自于深部切口的脓性引流物,但不是来自于器官手术的腔隙。

(2)深部切口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开放,尤其是具以下体征时:发烧(>38℃)局部疼痛、压痛。切口培养阴性除外。

(3)再手术时,或进行病理组织学或放射学检查时发现脓肿或其它的明显感染,直接检查。

(4)深部切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。

4.器官/腔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(Organ/spacesurgical site infection)

(1)从器官/腔隙内经引流口的脓性引流物。

(2)从器官/间隙的组织或流出物培养分离出的微生物。

(3)器官/腔隙直接检查、再手术期内,或进行病理组织,或放射学检查发现脓肿或其它明显的感染。

(4)外科医生对器官/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。

5.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取决于手术中细菌污染的程度。

(1)清洁可选择性,一期愈合,无急性炎症反应,正常入路,无常见体腔移生(胃肠、口咽、生殖泌尿道、胆道或支气管、气管),不破坏无菌规则。

(2)清洁受污染 不可选择性疾病,正常移生性身体空腔开口管理,少量溢出,不守无菌规则。7天后再经清洁切口手术,经未受损伤皮肤探查阴性。

(3)污染急性非脓性炎症反应,主要是破坏了无菌技术规则,中空器官内物溢出,渗出性损伤小于4小时,移植的慢性伤口裂开。

(4)感染脓性或脓肿,引流污染,术前体腔穿孔(如胃、肠穿孔),渗出性损伤大于4小时。

以上这些定义经证实很实用,每类伤口之间区别分明,指导未沾染疾病的抗生素应用,例如:乳房外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有利,腹股沟疝修补不用抗生素,较小皮肤切除的损伤,不一定要应用抗生素。